24年他只做一件事,把毕业设计课题做到创业板上市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时间很快,快到城市拔地而起,快到来不及相识便开始分离。年轻人几个月换一个对象,一年换几份工作都是家常便饭。
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将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做的项目,一直不间断做到46岁,将一份毕业设计课题做成业内领先企业,做到创业板上市。
安车检测董事长兼总经理贺宪宁接受全景商学院专访
这个人就是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安车检测,证券代码:300572)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贺宪宁——标准理工男,理性、冷静,说话温和缓慢却简明扼要,喜欢用准确的数据表达。问到现在的工作情况,他说:“我现在每天8:00上班,下午7:00下班,每两周休息一天,把40%的精力用在研发上。”
面对上市,他也是一如既往的淡然:“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这一切就非常自然地发生了。”
从毕业设计开始的事业
贺宪宁生长在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城——泰安市。1988年,18岁的贺宪宁作为当地的高考状元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专业。当时的中科大招生很少,录取分数线高于清华北大,是学霸、神童和天才的汇聚地。谈起这个,贺宪宁不以为意:“很自然就考上了,也没有觉得很难……”
中科大是中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摇篮,那个年代无线电专业有点类似今天的电子信息工程,是工科最抢手的专业之一。无线电专业表面上听起来跟机动车检测差得有点远,但本质上是相通的——检测行业的核心是电子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和无线电专业非常对口。
大三的时候,贺宪宁就对检测系统非常感兴趣,自己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当时,中科大一名在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股份)工作的校友找到贺宪宁的导师,提出要做机动车检测项目。于是,导师和贺宪宁等几个学生一起开始了汽车检测的课题研发。这也是贺宪宁的毕业设计课题,刚做完的时候,他们就为一个浙江的客户做了一套机动车检测设备。
贺宪宁大学毕业照
当时与贺宪宁同一届的中科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学生大约有100人,大学毕业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出国,现在留在美国的都有三四十人,还有不少人去了研究所。出于对机动车检测的执着和热爱,1993年,贺宪宁在工作分配中选择了中电股份,继续在机动车检测领域深耕。
刚工作的时候,他和同事一起去现场给客户安装设备,贺宪宁非常认真,总想着把事情做好,心里放不下,以至于客户都看出来了,问:“小贺,你怎么压力这么大呢?好像这个事情干不完就怎么着一样。”贺宪宁考虑事情比较周全,责任心强,久而久之就成为所在团队的负责人。
中电股份是大型国有企业,汽车检测项目只是其众多项目中很小的一个,相关业务也很少。一两年后,中电股份看不到机动车检测市场的前景,不愿意继续支持。倾力投入的项目被公司放弃,鉴于生存等原因,贺宪宁也想过离开机动车检测领域,考虑其它更舒适的岗位或者更高薪的工作。
挣扎了一阵,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从毕业设计就开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事业。无奈之下,1996年贺宪宁和团队中的一个伙伴离开中电股份,一起创办了深圳市大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雷实业)。
“如果非要界定一个创业史的开端,我更愿意把它定在1996年离开中电股份的时候。”贺宪宁说。
中国合伙人的痛苦分手
由于技术出身,又是一直在做的项目,在大雷实业,贺宪宁并没有觉得技术研发这一块有多难。让他觉得比较困难的是企业管理,像招聘多少员工,要发多少工资,要有什么样的企业福利,怎样签劳动合同等等,这些繁琐的事情让他伤神。
创业初期的贺宪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几乎没有私家车的概念,包括贺宪宁的团队、公司都没有自己的车。当时汽车检测主要针对的是营运车辆,如长途客车、货车、出租车等,检测机构也不多,大部分是政府机构自己建的,市场非常小。行业刚起步,只有两三家初创企业在做和大雷实业类似的业务,几乎没什么竞争。
“那时候基本上没什么销售。有些客户想买检测设备,但不知道找谁买,就打听附近的检测机构,人家说是我们做的,客户就找到我们,市场就这样慢慢打开了。”贺宪宁说。
尽管业务逐渐有了起色,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贺宪宁与合作伙伴产生了分歧,最后只好无奈分手。
将汽车检测进行到底
贺宪宁创办安车的时候,团队有几十人,一下子要养活这么多人,经营方面也颇有压力。为了做好管理,他还考取了清华大学的EMBA。
“我做决定比较慢,喜欢倾听员工的想法,让大家给出充分的建议,对下属或者副手充分授权。每个人界定明确,有自己的工作职责,然后各司其职。”贺宪宁这样描述自己的管理风格。
2000年到2010十年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汽车保有量数量级增加。汽车检测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这一行业内大部分供应商都比较小,相比之下,安车的业务发展比较综合,客户有了一定基础,业务有了一定规模,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安车检测早期办公室工作场景
通过团队7年的努力,2010年,安车服务的检测站有几百个,销售额达到1亿左右,初具规模。但贺宪宁并没有止步,开始带领团队寻求一些新的变化。
安车检测的传统客户主要是安检站,是政府强制的检测。在这方面,安车成功设计并建设了宁波机动车检测中心、嘉兴机动车检测中心、泸州机动车检测中心等数十家国内大型综合型检验机构。
随着汽车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很多企业的产品出厂以后上牌是免检的,免检车出厂要出具检测报告单,这就要求汽车制造厂本身具备一套检测设备。近些年,安车陆续为东风汽车、一汽通用、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制造厂定制化研发、生产下线检测系统。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公司在行业内确立了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
安车检测产品制造车间
“过去人们总认为国外的就是最好的,都喜欢买进口车,但随着中国技术的崛起,渐渐国产车也被人们认可。或许现在检测机构、企业或科研机构更倾向选择国外高端品牌,但随着我们的进步,大家思想会慢慢转变,也会越来越认可我们这样优质的本土企业。”贺宪宁补充道。
2008年奥运会后,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开始重视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安车也进行了这方面产品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从无到有,2015年,其环检系统销售收入为8763.5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超过三成。“尾气排放检测需求量很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会是一个持续的增量市场。”贺宪宁判断。
他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创新突破点。“现在汽车每年都年审,人们只是被动完成流程。他们不在意、更不懂检测出来的数据。我们希望借助云平台,将这些大数据搜集起来,通过分析解读,给车主一些建议,让他更了解自己的车子,清楚以后要注意哪些方面,达到更安全、更环保、更舒适地驾驶。”
上市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2011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2015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72亿辆,同比增长了11.5%。中国逐步进入了汽车社会。
在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安车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互联网、多媒体等传统技术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了机动车检测系统的有效性与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9个服务网点,迅速成长为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也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和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供应商。
2015年,安车实现营业收入近3亿元,净利润4千多万,员工数量也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六百多人。2016年12月6日,安车检测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汽车检测行业第三家上市公司。
前一段时间,贺宪宁遇到一名中科大的校友,其多年前也做过汽车检测项目。他告诉这名校友,自己到今天还在做这一行,公司要上市了。校友吃惊道:“这个行业也能够做这么大吗?我那时候想象不到。”
贺宪宁坦言,刚创业的时候,国内汽车产业不发达,他也没有预想到这个市场会有这么大的前景,也没想过如今会上市。“只是觉得,有这个需求,我就去做,把它做好。”
“我是一个执着的人。很多同学毕业后换了不少工作,对我来讲,我可能有些缺陷,因为我没有换过工作,也没有在大公司、外企工作的经验,但劣势也是优势,因为我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做。”贺宪宁这样评价自己。
2016年12月6日,安车检测成功上市,贺宪宁敲响开市宝钟
在同一领域深耕24年,对于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贺宪宁展现了学霸一贯的淡定作风,表示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
“我不太去关注结果,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好了,公司自然能得到发展。公司发展好了,条件足够了,要做的就是把公司展示给大家,上市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他说,“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也是这样,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坚持把事情做好,就能够被人发现。或许这个过程会慢一点,但最终会被看到、被认可。”